--

--

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奪命隧道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挪威電影《奪命隧道》(The Tunnel),敘述風雪肆虐的山區,一輛大型油罐車在九公里長的隧道發生意外引起汽油爆炸,烈焰產生的濃煙導致所有回鄉過聖誕的路人受困,而來自隧道東西向的消拯人員也因氣候關係,遲遲無法抵達現場,事先抵達的幾位,必須在無後援下進入隧道拯救受困人士,而他們的助手,是氧氣筒中所剩無幾的氧氣,以及本身的勇氣及責任心。

個人覺得,大自然造成的災難電影,難在處理結尾。這類大多氣候引致的災難,不易以好結果收尾,因為天氣不由人掌控,不像怪獸電影那般,只需成功除害,就是全人類的勝利;為此,編劇必須把焦點集中在人物上,對其個性、背景的描述,會比一般電影來得更細膩,否則觀眾很容易感到沉悶,電影也大打折扣。然而,要為主角選擇對的身份或職業,頗考編劇功力,一個拿捏不當,會淪為電影史上的笑柄。

《奪命隧道》的主角,是個前消拯人員——才剛辭職就被市長叫去充數救急——自妻子過世,他和女兒相依為命,期間與另一位女人產生了情愫,然而女兒無法接受父親“見異思遷”,憤而離開,搭上從當地小鎮前往奧斯陸的長巴,受困隧道;做父親的去到隧道口,起先還盡己所能,在缺乏支援及急救器材之下,能救多少就救多少,然而當得知愛女受困其中,對女兒的私心佔據了理性,縱使前同事勸他退出,等待救援抵達,他依然違令執行任務;後來成功救出愛女,卻知悉另有兩位小女孩與父母失散行蹤不明,此時作為消拯人員的責任心與使命,又超越了與女兒劫後餘生團圓的心願。這種描敘角色內心糾結的方式,雖不是沒有先例,但至少能引起觀眾對其的同理心。

——好萊塢幾年前的《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兩部電影的主角同為消拯人員,《加》的主角全片為救助妻女奔波;《奪》的主角雖不比巨石強森迷人,然而憑著他在凡人與英雄信念之間掙扎的描敘,完勝《加》片主角罔顧他人性命的自我英雄主義。



至於其他煽情或人性醜惡的描繪,《奪命隧道》可謂控制得宜,點到即止,或許是製作成本受限,或許是編劇礙於篇幅寧可加重主角的“重擔”,無論有意或無意,對我來說,值得讚揚。災難片已經夠慘,現實生活也夠苦逼,何必在提供娛樂為目的的作品中,置入更多悲戚或令人恨得牙癢癢的情節?也許為此電影會顯得平鋪直敘,然而只要角色塑造得好,就更能讓觀眾代入主角的立場,以主角或其他配角的視角,看待所發生的事情,一樣能感受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依然樂趣無窮。

總括而言,《奪命隧道》雖沒有好萊塢商業大片那般讓人心情大起大落的煽情戲、懾人眼球的爆破場景,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卻有屬於歐洲電影獨特的風格與意境,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