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死亡漩渦:奪魂鋸新遊戲》及《奪魂鋸》系列


二〇〇〇年代,驚悚類型片中冒起一個小刀鋸大樹之系列,風靡了無數粉絲,那就是《奪魂鋸》(Saw)系列。首集自二〇〇四年上映以來,連續六年每年一部續集上映(就像《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形式),直至二〇一〇年第七集《奪魂鋸3D》(Saw 3D),才為系列劃下一個短暫的句點。二〇一七年,電影公司再推出系列第八部《奪魂鋸:遊戲重啟》(Jigsaw),該是想藉這IP持續賺個盆滿缽滿,唯該片少了原作中的精華,或拼圖殺人魔的生死遊戲精神不繼,導致口碑不理想,重啟之謀算亦告吹。沒想到三年後,竟推出這再重啟作品——《死亡漩渦:奪魂鋸新遊戲》(Spiral: From the Book of Saw)。

在上個年代,雖不時耳聞《奪魂鋸》系列的眾多好評,我卻只看過第一集完整的整部電影,其他續集只以片段方式,觀賞其中幾場生死遊戲,以此享受血漿亂噴的視覺衝擊,也因此把《奪魂鋸》系列與“血腥殘暴”劃上等號,以為這系列就像普通的砍殺類型電影,殺人魔沒理由的殺戮,劇情空洞,遑論會有任何深度或意義。

也許在沒看前八集的情況下,先觀賞了《死亡漩渦》,給我的印象還蠻不錯,是情節十分緊湊的警匪片,警方與連環殺手拚智鬥勇,而連環殺手的目標是維護治安的警察,挑釁味十足,也增添幾許懸疑氛圍。劇情講述警探齊克(克里斯·洛克飾)在分局中被同事排擠,他也樂得其所,繼續獨來獨往。某日,有個警察被殺,殺害手法令人想起多年前的拼圖殺人魔,於是上司命令齊克與同僚合作,務必揪出兇手。齊克的同事在調查過程陸續被害,而兇徒在屍體旁留下的線索,都似乎圍繞著齊克打轉……

電影一開始即懸念重重,一方面是為了揪出兇徒,二則也不時回溯齊克與局內眾同事產生“牙齒印”的過往,雖然聰明的觀眾在電影中段就猜到幕後黑手,但兇手犯罪的動機也有警世作用,對黑警予以抨擊。主角克里斯·洛克演得非常到位,將那對同事的不滿,透過幹話和表情,加上天生獨特的嗓音,這角色非常適合他;至於那幾位狗眼瞧人低的同事,確實不專業,一一被殺害後,兇徒更道出他們的罪愆,確是死有餘辜,大快人心。至於全片最大牌者,非飾演齊克父親的山繆·傑克森莫屬,然而戲份比想像中少,僅是個大配角,在電影結尾的下場,更讓我哭笑不得。

片後查了導演戴倫·連恩·布斯曼的資料,發現《奪魂鋸》第二至第四集,都由他執導,因此湧起了想找回過去八部系列作品來看的衝動,終於如願以償,看完《奪魂鋸》系列。

 

*****


首七集的《奪魂鋸》,可以當做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系列一直以來的風格,是下一部片頭緊接上一部片末,如此環環相扣,故也可以看做是七集長度的劇集。但我認為,最精彩的依舊是首三部,第三部的結尾雖依舊埋下續集的伏筆,卻也可以在此收官——想當然耳,電影公司自然不會輕易罷手——好在第四至第六集仍可一看,至於第七集,打破了以往系列之殘暴開胃菜序曲與正片相關的傳統,純為搭上當時正夯的3D風潮而設計,降低了該片整體的素質,實在可惜兼可恨。

看完七部曲,我才發覺《奪魂鋸》系列並非如我預想中只為賣弄血腥的B級片,它的主題值得引人深思——你是否熱愛生命?你為何而生?為活下去,你願意做出多少犧牲?


首三集的約翰·克拉瑪(即拼圖殺人魔),因本身對生命曾失去熱忱,曾想一死了之卻不果,激活了本身的求生慾念,取得了既然活著,就該為世人做些什麼的頓悟。於是憑著一對巧手和頭腦,像史東尼那般打造無數的重金屬“盔甲”機關,還學習攝影、錄音、剪接等技術——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假以時日就成了人人聞之喪膽的拼圖殺人魔。這角色的吸引之處在於,他不親手殺害獵物,只會給受試者二選一的機會,讓當事人遵循遊戲規則,親自做出相對的犧牲就可活命,反之則以死告終。當然,大多人都無法理智地做出抉擇(這當然啊,如此高壓下如何冷靜?),結果一命嗚呼;但成功活下來者,亦證明了本身非泛泛之輩,浴火重生後脫胎換骨,而拼圖殺人魔也十分讚許這些少數倖存者,施予幾句鼓勵話,即成功收徒,引導他們接續自己的使命。

《奪魂鋸》系列中生死遊戲機關的創意,我就不贅述了,由看倌親自去一窺究竟,但不得不承認,約翰·克拉瑪對人性的掌握及操控,都非常嫻熟。就像《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裡的小丑,透過像是所謂的“賽局理論”,考驗玩家/受試者,其中除了“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有的更是他們邏輯推論能力的測試。

至於血腥畫面,以我的接受程度,倒不覺得有多噁心,除了第三集結尾的“腦開發”,和第四集序曲的解剖戲(據說這兩場戲都跟現實中的流程一樣真實),其他的雖然血漿亂噴、骨頭內臟皆露出,卻不會特別倒胃口,反而是有好幾個刑具、機關能讓人感同身受其中痛楚,繼而渾身乏力,就像其中一個受試者背部被十幾廿支粗針頭釘入,再將镪酸灌進體內,如此死法,跟《X戰警2》(X-Men 2)中金鋼狼把大量亞德曼金屬灌進死亡女體內如出一轍。當然,觀眾沒法真正感受死亡女當下的痛苦,但前者絕對可以。

 

*****

 

說《奪魂鋸》首三部曲乃是系列最佳,原因在於從第四集起,電影公司為賺錢而拍的痕跡異常明顯——拼圖殺人魔既已死去,卻能事先留下長達四集的生死遊戲企劃書給門徒一一執行,實在難為了編劇。但編劇亦非省油的燈,“玩”到後來竟能接回首集,給這系列一個圓滿結局,可見他們真是絞盡腦汁,用誠意交足了功課。

此外,首三集的好看,是因為成功刻畫出約翰·克拉瑪成魔(抑或變仙?)背後的來龍去脈及背負著的痛苦,激起觀眾的同理心,感受他的苦口婆心;他去世後的第四至第七集,故事主軸主要轉移至門徒馬克·霍夫曼無間道的故事。他扭曲了師父打造生死遊戲的原意,生死遊戲變質成了死亡遊戲,加上作為警隊內鬼,為維護自身,其殘忍程度更比其他門徒,甚至師父有過之而不及。這四集雖然延續了前三部曲片尾驚人反轉的傳統套路,卻少了驚喜,觀眾要不是支持霍夫曼,要不就希望他能遭到報應。


而作為所謂軟重啟的《遊戲重啟》,跟《死亡漩渦》相較,前者與系列前七作品的關聯性比後者高,畢竟仍有約翰·克拉瑪的登場,同時牽引出另一位門徒,幾乎就是港劇《使徒行傳》。唯可能與第七部曲間隔太久,原本的鐵粉成長了七年,加上對拼圖殺人魔的人性刻畫及描述已不像前作般細膩,只在時間、空間及剪接上玩了一些創意,讓人“噢”了一聲,僅此而已。不過,其中的一組器材,倒成了《死亡漩渦》的標誌。

 

*****

 

總括而言,我建議看倌可先觀賞與《奪魂鋸》系列沒有太大關聯的《死亡漩渦:奪魂鋸新遊戲》,再從系列第一集起,逐部看完。以這順序觀賞的話,會感覺《死亡漩渦》差強人意,然後為首三集驚艷,再臣服於第四至第七集編劇的巧思,最後以第八集作為結局。

當然,這系列並非就此停在《死亡漩渦》,官方證實系列第十部作品已在開發階段,還有劇集版,相信這拼圖殺人魔的精神,仍會持續一段時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