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雷鬼之父:音樂無國界


 前段時間,抱著好奇心去看了低調上映院線的電影《雷鬼之父:音樂無國界》(Bob Marley: One Love)。雖然早聽聞Bob Marley的大名,卻只知道他是一位音樂人,對他的生平和作品知之甚少。所以,看這部電影的目的,一半是為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跡,另一半自是為了娛樂。然而,這部傳記電影卻讓我大失所望。

劇本似乎沒有明確主題,序幕的文字講解了當時牙買加的政治動蕩,Bob Marley為了國家和平,決定舉辦一場演唱會,希望通過自己的音樂和影響力,讓兩個敵對黨派放下成見,以人民福祉為先,平息即將爆發的內戰。由於這個堅持,他遭到刺殺,但幸運地大難不死。不過,他還是被親友勸說,暫時離開牙買加,走避歐洲。

開頭的字幕講解,接續Bob Marley在記者會上講述他開辦演唱會的初衷,讓我一度以為這會是一部描寫他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站上舞台,會是一部充滿勵志熱血,令人熱淚盈眶的傳記片。然而,一個突然轉折,他竟遠走他鄉,這顯得有些淩亂倉促,我措手不及,愕然困惑。

旅歐期間,Bob Marley並沒閒著,繼續創作新樂曲、灌錄新唱片,閒暇時踢踢球,過著清閒愜意的日子。劇情也隨之慢下來,主角似乎成了旅遊大使,帶領觀眾一同感受異國風情……可觀眾不愛看這個呀,觀眾期待的是人物之間的衝突及戲劇張力!雖然電影也加入了這些元素,如主角跟妻子吵架,對白中似乎暗示他們各自與其他異性有染,但沒有做前期鋪墊,讓人莫名其妙。此前,電影展示的是兩人情比金堅,妻子受傷入院時,Bob Marley還一直陪伴在側,直至被親友拖走呢!


此外,電影對主角的宗教信仰著墨頗多,對白中頻頻出現讚美上帝的語助詞,彷彿刻意將其塑造為一個宣教大使。這類對白出現三四次還好,但十句中有三四句如此,未免太過。當然,不可否認,Bob Marley後來創作的幾首敬拜音樂廣為傳唱,這是他作為上帝子民,將愛意傳遍全世界,造福千萬人的貢獻。

總的來說,我無法完全投入《雷鬼之父:音樂無國界》裡頭,充斥了疏離感,也許因為我對電影中選的幾首歌曲不熟悉,加上情節不順暢,為此有了隔閡,整部電影感覺味同嚼蠟,未能突出主角魅力,結局與序幕也缺乏呼應。不禁想起改編自日漫的《二十世紀少年》,主角憑藉一把吉他,無懼極權政治,帶動全民開唱,宣揚自由與和平。雖是虛構故事,但其中對觀眾的情感渲染力,這部傳記電影是望塵莫及。

編導應該著重刻畫人物,而非造神。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九龍城寨之圍城


香港電影的興衰,如同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巔峰時的輝煌與後來因政治因素受到的諸多限制,以及大量中資的湧入,使其經歷了數度高潮與低谷。跟過去二三十年相比,香港電影產量似乎有所下降,但在時間的洗練和優勝劣汰的過程中,近年的港片依然保持了一定水準,彰顯出香港電影人的用心。《九龍城寨之圍城》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電影講述落難青年陳洛軍(林峯飾)在被大老闆(洪金寶飾)手下追殺時,誤闖入九龍城寨,在城寨內結識了信一(劉俊謙飾)、十二少(胡子彤飾)、四仔(張文傑飾)等人,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他們在龍捲風(古天樂飾)的領導下,奮力抵抗大老闆的入侵,展開連番惡斗,誓死捍衛城寨這個避風港。

我在《特技玩家》(The Fall Guy)觀後感中提到,無論東方還是歐美,都有一群堅守動作片類型的中堅份子。好萊塢有87North製片公司,而功夫片的發揚光大則離不開香港。從戲班出身的成龍、洪金寶、元彪一代,到李連傑和甄子丹等人,風格各異,精彩紛呈,唯獨那傳承的核心價值,始終未變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故事並不新鮮,陳洛軍經歷的種種,以及周遭角色的發展,都在預料之中。至於動作設計,雖然谷垣健治的成果得到許多好評,但我認為有些過譽。無可否認,谷垣健治根據角色性格,量身打造的武術和兵器設計,確實在特效、威亞和聲效的輔助下,精彩奪目。然而,整體來看,有時寫實,有時又魔幻花俏,這種風格的混雜,我有些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定位。


論寫實,我心中的頂峰之作非《導火綫》莫屬,戲裡拳拳到肉的自由搏擊術,在有武術底子的演員演繹下,看得熱血沸騰,血脈賁張,是甄子丹作為動作指導的代表作;論魔幻花俏,欲超越周星馳的《功夫》,可謂難如登天。所以,《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動作設計,並未完全達到我的期望。

讓我真正驚艷的是電影的美術設計。從人物造型到場景布置,尤其九龍城寨這個龍蛇混雜的三不管地帶,最為突出。遠景呈現出一股陰森氣息,令外來者望之膽寒;但深入其中,通過陳洛軍的視角,那些武功高強、凶神惡煞般的人物,私底下卻有一顆正義善良的心。其他居民雖然受教育不高,卻展現了努力勤奮、為生活堅韌不拔,彼此互助照應的暖意。這座外冷內熱的九龍城寨,在美術人員的用心設計下,每一條狹窄的巷子、每一個小小的住家或店舖,透過微小細節,彷似在展示自己的故事,令人不禁喜歡上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古舊堡壘及其居民。

總的來說,我喜歡《九龍城寨之圍城》,並不是因為它的故事或動作設計,而是因為其美術設計,這出乎我的意料。最初,我是因為古天樂和他創辦的天下一電影才購票支持。如前文所述,無論任何題材或類型,始終有一些人在堅守著,而天下一電影正是其中的榜樣,正如電影中的九龍城寨及其守護者龍捲風。若以此角度看待,這部電影在某程度上,亦反映了現實,更增添了它的寓意及深度。



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與醫學懸疑天后泰絲格里森結的緣


年初,出席了誠品書店辦的活動——“下班後,偵探大叔共處一室——犯罪推理小說漫談”。三位嘉賓牛小流、那天晴和李宣春,都是本地文壇才子,專長於通俗流行體裁的寫作。活動中,他們除了分享本身新作,還各別向與會聽眾推薦了一些作家及作品。當那天晴提到泰絲·格里森時,我不禁會心一笑,心里暗讚:Sunny兄果然識貨!

泰絲·格里森這名字於我並不陌生。最初接觸她,是在閱讀史蒂芬·金半自傳工具書《寫作》時,附錄的推薦閱讀書單中,就點名了她的《喀邁拉空間》(原書名Gravity;跟珊卓·布拉克主演的太空災難片《地心引力》無關)。順著金大師推薦,我開始尋覓這些作品,有些未翻譯中文版的,暫且擱置;找得到的,都在經濟能力許可內“掃”了一遍。當然,因閱讀品味不同,一些不合胃口的,在我不定期整理書架時,都捐了出去,而泰絲·格里森的作品,始終在我的收藏之列。

雖然金大師推薦的是《喀邁拉空間》,但我與泰絲·格里森的初次邂逅,是《梅菲斯特俱樂部》。如今,對《梅》的故事情節已忘光,但每次整理書架時,這本書總能“倖存”,可見它在我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後來,台灣春天出版社陸續出版她的系列作品,包括改編成影集的“警探瑞卓利與法醫艾爾絲”系列,自那時起,我才正式開始收藏這位被譽為“醫學懸疑天后”的作家著作,包括瑞卓利與艾爾絲系列,以及其他獨立故事。

數年過去,終於收齊十二冊瑞卓利與艾爾絲系列(最新的第十三冊《護理師》剛出版不久)。繼續收藏其他作品的同時,也從系列第一本《外科醫生》開始,按照順序進入這兩位女性角色所處的犯罪懸疑世界,跟她們一同探險、一同面對意想不到的罪犯。

至今看過泰絲·格里森的每一本書,不僅讓我大感驚為天人,而且不斷超越前作,持續進步。令我留下這般深刻印象的作家,少之又少,連史蒂芬·金也未能如此,但泰絲·格里森做到了!《外科醫生》《門徒》《罪人》《莫拉的雙生》直到最近剛讀完的《漂離的伊甸》,一旦翻開,即難以掩卷。曾有人對某些作品讚譽有加,“警告”讀者說必須預備足夠的錢,因為會讓人手不釋卷,不惜熬夜看完,電費也隨之增加。如此俗氣的形容,用在格里森身上,卻毫不誇飾!

回來該場活動,不僅讓我回顧與泰絲·格里森作品如何結的緣,還從三位“大叔嘉賓”的討論及分享中,獲益匪淺。正如一位優秀作家能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一樣,我們也該在生活中尋求進步,或至少維持原有的水平。期望在未來的閱讀旅程、浩瀚書海中,能又遇見一位像泰絲·格里森這樣的天生敘事能手,引領讀者走進一個又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特技玩家


從事編輯的關係,我深知一部作品,幕後人員往往是為群眾忽略,卻對作品生產過程不可或缺。編製書籍的幕後主導是編輯,影視作品則有編劇、導演、剪輯師,以及一系列技術支援人員,當然還包括特技替身演員。

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在《不死殺陣》(Death Proof)中,通過變態殺人狂特技替身演員邁克,向觀眾介紹了如何打造用於特技場景的安全“不死戰車”。雖然戲中的特技人員是歹角,但他在第二次追殺的三名女子中,有一位確實是業內特技演員佐伊·貝爾。最終,邁克多行不義自食惡果,遭遇報應。

昆汀對特技替身演員的重視,還體現在《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中。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特技替身克里夫,在片尾單槍匹馬對抗歹徒,阻止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命案,“改寫歷史”。

過去十年,無論好萊塢還是亞洲電影界,都有一群中堅份子,堅守著動作類型片的堡壘,甚至產生一種革命情懷。其中最為火紅的,當屬87North制片公司(前身為87Eleven),作品包括《捍衛任務》(John Wick)系列、《無名弒》(Nobody)、《子彈列車》(Bullet Train)等。創辦人之一大衛·雷奇,將他過去從事特技替身的經驗與故事影像創作相結合,帶來多部膾炙人口的動作爽片,除了《子彈列車》,《玩命關頭:特別行動》(Hobbs & Shaw)、《死侍2》(Deadpool 2)等,都是他的傑作。

大衛·雷奇的新作《特技玩家》(The Fall Guy),不僅繼續主打令人目眩神馳、挑戰人體極限的特技設計,還通過戲中戲的結構呈現,帶領觀眾一窺電影的攝製過程,讓人既看電影,又長見識。

故事講述特技演員寇特(雷恩·葛斯林飾)因拍攝時發生意外重傷,離開業界多年,如今被製片找來,除了繼續為大明星湯姆·萊德(亞倫·泰勒—強森飾)做替身,還要幫忙尋找失蹤的湯姆。巧合的是,該部電影的導演正是寇特的前任裘蒂(艾蜜莉·布朗飾)。隨著大明星失蹤案變得越來越詭譎複雜,寇特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邪惡的犯罪計劃。

《特技玩家》里的動作設計精彩絕倫,華麗得無可挑剔,儘管各種飛檐走壁、肢體打鬥未必合理,觀眾但求一個“爽”字,毋庸置疑的,編導在這方面滿足了觀眾的期待。


我特別喜歡幾場戲的分鏡設計,比如序幕的一鏡到底,鏡頭隨著寇特走位,讓觀眾一覽電影中後續登場的主要角色及他們的個性,也簡略交待了寇特與裘蒂的地下戀情,直到寇特吊著威亞墜落瞬間,銀幕陷入黑暗,獨剩劇組人員的尖叫呼救聲。錯愕中知曉寇特發生意外的同時,也恍然大悟,原片名“The Fall Guy”正是指代主角本人!

還有一場令我印象深刻的戲,是寇特在海岸邊完成破紀錄的翻車特技,爬出潰不成形的車體,脫下頭盔轉身面向前來慰問的導演裘蒂時,編導刻意將二人的久別重逢,吊得令人屏氣凝神。二人深情凝望,內心五味雜陳,看誰率先打破沉默,結果裘蒂的憤怒佔了上風,轉頭下令立刻馬上趕緊辭退寇特——這出其不意的反轉,令人啼笑皆非。

裘蒂在拍攝現場“公器私用”,不斷NG火燒摔壁的戲,以洩寇特當年不告而別之忿,還藉討論並剖析戲中角色性格發展及情緒處理,讓幕前幕後工作人員一同見證寇特的懦夫行為,與他在演出超危險特技時的敬業判若兩人。每一次被摔得痛苦難當,他仍舉起拇指表示一切皆好,這種敬業精神,在面對私人感情時卻缺乏勇氣,選擇逃避,對裘蒂造成了最大傷害。雖然憤恨交加,但當她發現寇特獨自在車內聽著泰勒絲的應景歌曲“反省”時,又於心不忍。自此,兩人“箍煲”有望,但眼前仍有重重障礙,等待著他們一同克服。

當然,大衛·雷奇並非在所有方面都處理得當,很明顯的一些情節片段或登場人物也莫名其妙,似乎只是為了打戲而拍,之後沒了下文,對故事推進毫無作為,甚至打斷電影的整體節奏,略覺可惜。

總歸而言,我非常鐘意《特技玩家》。如果說達米恩·查澤雷藉《巴比倫》(Babylon)讓觀眾了解五光十色、奢華糜爛的好萊塢電影生態,那《特技玩家》就是大衛·雷奇向觀眾揭示高難度動作特技的幕後秘辛,同時也是獻給特技人員一封誠意滿滿的致謝函。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末路車神


有時,真的會給台灣為其他國家影視作品譯名搞得啼笑皆非,“亂譯”(還是亂取)一通,受惑去看(這又不得不讚他們的行銷策略),然後大多被坑,但有時候也會發現一部佳作。這部《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屬於後者。

《末路車神》前,雷恩·葛斯林上一部口碑優越的作品Drive譯做《落日車神》,可猜到《末路車神》得此譯名之故,但無論故事劇情,還是雷恩·葛斯林飾演的角色屬性,皆跟《落日車神》無關。

電影講述摩托車特技演員路克(雷恩·葛斯林飾),在某個地方巡迴演出時,遇到前女友蘿米娜(伊娃·曼德絲飾),發現蘿米娜秘密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雖然二人已分開,但路克為了負上遲來的生父責任,決定辭去工作,留在當地照顧妻女,但蘿米娜已另嫁他人組了家庭。縱使如此,路克還是希望為妻女做些什麼,但他除了表演機車特技及懂得汽車零件,沒有其他賺快錢的技能,於是決定打劫銀行。當路克以過人的車技屢逃警方追捕時,被一名菜鳥警員艾佛瑞(布萊德利·庫柏飾)盯上,二人的短暫交會,造就了雙方後代的命運衝擊……

《末路車神》可分做三個段落,一是講述路克的人生故事;二是透過路克最終的搶案,引出艾佛瑞此角,接替路克的主角身份,帶觀眾瞭解艾佛瑞從菜鳥員警瞬間成了殲匪英雄的身份轉變;三則是把時間跨至十五年以後,二人互不相識的孩子傑森和AJ因緣結識,繼續面對並抗衡上代傳承下來的,所謂宿命這東西。

個人覺得,三個段落中,艾佛瑞的角色內心轉變及其所面對情況,我較能代入並感同身受。艾佛瑞本身也試圖逃離父親對其“子承父業”從政的盼望,他只想加入警隊,為人民服務。畢竟有父親政治人物做靠山,艾佛瑞在警隊中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追捕路克時更賣力,成功殲敵兼且負傷,成了英雄。

萬萬沒想到的是,警隊同僚在他在家養傷期間,帶他前往蘿米娜處,“挖”出路克私下交給蘿米娜的大疊鈔票,全數交給艾佛瑞,當做是警隊贈給他的負傷補貼。也因為這次的私下執法,艾佛瑞知道蘿米娜有個跟自己一樣剛出世不久的孩子,同時也對警察之間包庇同僚的行為,產生質疑。


艾佛瑞天人交戰,內心幾度掙扎,最後決定聽從內心的聲音,向警隊高管舉報,沒想到高管也是黑警,因此艾佛瑞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釘。心灰意冷的艾佛瑞,無奈聯絡父親尋求建議,最終通過警隊內政部介入,設計將所有涉案同事、上司逮捕。當然,他也無法繼續留在警隊,因此跟隨父親的腳步,踏上從政之路……

艾佛瑞的角色心境刻畫,是《末路車神》裡最讓我感動的(電影譯名不該以雷恩·葛斯林作為要角參考),從起初對職業及人生未來充滿憧憬、熱忱,直至一一發現業內的黑暗面,卻因身處體制受掣肘,還搞得自己神經兮兮,深怕隨時遭同事突襲滅口。更諷刺的是,嘗試忤逆父親的他,最終選擇了走上跟父親一樣的人生道路,而且做得有聲有色,直如天生就該吃這行飯。

而艾佛瑞的人生故事,又從他離開警隊,延續到十五年以後,正值叛逆期的兒子AJ,就如當年艾佛瑞一樣,對父親充滿不屑。這“年輕一代”的段落,較有魅力的角色,則是路克的私生子傑森。傑森跟AJ認識,漸而發現艾佛瑞是殺父兇手,想方設法復仇,最終懸崖勒馬,離開這名為“松林外”的傷心地家鄉,踏上生父的步伐,浪跡天涯……

總括而言,近二小時半片場的《末路車神》,或許對某些觀眾而言有點冗長拖沓,也沒有令人看得血脈賁張的槍戰或打鬥戲——路克和艾佛瑞的汽車追逐戲也僅一小段而已——但也就是這種緩慢的節奏,能讓人靜下心來,完全沉浸於角色內心,如此感受這部電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