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法貝爾曼

不時會有一些關於電影發展史的作品問世,唯這類題材往往較難引起觀眾共鳴,本地院線因此多半僅在少數電影院短暫上映,場次稀少,還常排在上班時段。因此,我錯過了在大銀幕觀賞這類作品的機會,如《雨果的冒險》(Hugo)、《巴比倫》(Babylon),以及這部《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

《法貝爾曼》是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半自傳電影。之所以稱為“半”,是因為部分取材自他童年的成長經歷,至於哪些是真實、哪些為戲劇效果而加以潤飾,只有史匹柏本人最清楚。對我,故事是否百分百忠於現實並非重點,反而是故事敘述是否真誠。《法貝爾曼》在這方面的處理堪稱細膩動人,和《雨果的冒險》及《巴比倫》一樣,我是看得開心過癮。

雖是透過小螢幕觀看,但我依然能百分百投入,深深共鳴於主角山姆的心境轉折——從他首次在大銀幕上目睹火車出軌的震撼(不禁好奇這場戲是否有意呼應母親後來的出軌?英文是否存在這樣的雙關?),到發現電影創作不只帶來歡樂,還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又或是藝術理想與現實經濟之間的拉鋸、在家庭與同儕、校園與社會之間的取捨與掙扎。雖然偶會略顯片段化,但我心中仍能自動串連每個畫面,沒有斷裂。

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山姆為全班拍攝“翹課日”紀念短片的戲。他原有機會藉此嘲諷霸凌他的同學,以此作為報復,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選擇放下成見,將那位小霸王拍得英勇帥氣、光芒四射,讓全場為之驚嘆。片子放映後,小霸王羞愧且憤怒地質問山姆,這麼做是要激起他的悔恨,還是表示山姆以德報怨的胸襟、自詡聖人?山姆也答不出來,只說是順著心意剪輯,把最好的畫面呈現予眾。這場戲點出了他作為影像敘述者的敏銳與純粹,天分早已超越個人情感,天生為鏡頭服務。

另一幕觸動我的,是山姆在剪輯家庭露營影片時,無意中發現母親與家族摯友班尼叔叔之間曖昧的互動。他一遍遍回看畫面,終於確認母親精神出軌。儘管震驚哀傷,卻選擇保守秘密,不將這些片段剪入最終成片,亦未對外透露分毫。只是他對母親的態度悄然轉變,終令母親察覺異樣,逼問之下才得知他早已從鏡頭中看穿她的心思。這體現了山姆身為攝影者與說書人的“慈悲”——他用鏡頭說故事,但不濫用本身權力。

蜜雪兒·威廉絲飾演的母親,情感層次極為豐富,內疚又堅定,既愛丈夫又難以抗拒心的召喚。她對兒子的驕傲及支持流露在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肢體動作中,演繹到位。其他卡司亦不容小覷,保羅·迪諾、塞斯·羅根,以及飾演山姆的蓋布瑞·拉貝爾,都為角色灌注了靈魂。

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塞斯·羅根,他一改印象中過往的搞笑形象,飾演情感複雜的班尼叔叔——一位對好友妻子動情,發自內心疼惜山姆的第三者。他不是輕浮的誘拐者,而是誠懇、體貼、鼓勵山姆追夢。離別前送給山姆攝影器材的那場戲,兩個男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極具張力,煞是好看。

我了解《法貝爾曼》或許不是每個人心中的傑作,但對我,它是一部誠懇、深情又充滿電影魔力的作品,同時也是激勵我繼續為夢想而活的強心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