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懼場


2005年的《四人夜話》,馬來西亞中文電影得以展現讓人期待的一片春天,可是十年過去,似乎仍每推出一部即呼籲衆人(尤其華人)入場支持的口號,熱心支持卻發現素質良莠不齊——就像前陣子看了一部由編劇出身所執導的作品,實在慘不忍睹,不敢恭維……所以,雖然決定要支持這部《懼場》,卻不敢寄予過高期望。

主觀地説,電影開幕時打出的文案,向觀衆坦誠電影是在完全無劇本、無NG之下完成的這一步棋,是導演大膽下的賭注。這一著棋,或許甚少人在意,但對於像我這類大多時候以故事來決定電影好壞的人,難保不會轉移注意力,專注在觀察是否有相悖於文案的破綻。結果……過後再談。

很明顯,《懼場》試驗成分居多,製作組及演員確實有交出誠意,而導演也算是有才智,知道這類無劇本、避免NG的戲最適合舞台劇演出,於是打造了一場劇中劇中劇的舞台劇;演員在舞台上演戲,能夠自然表露即時反應,這一點值得鼓勵、讚揚!尤其楊雁雁,那種當下釋放出來的情緒與演技,足以渲染至台下觀衆(甚至銀幕前的),這是電影難以製造,屬於舞台劇獨有的真實。

……

可是,作爲一部驚悚、推理類型的電影,故事的合理及邏輯很重要,導演僅只憑著一個故事概念,讓演員自行發揮,這點雖是更大膽的投注,卻同時成了整部電影的最大敗筆!影片不合理之處,在此細數道來:

一、台上的演員,每次定時“犧牲”的時段,是在劇組特地“跳電”的最黑暗時段。第一位死去的老牌演員,明顯是遭同樣身處台上的凶手,用匕首對準心臟位置刺殺。試問,當時伸手不見五指,影片至結尾亦沒說從頭至尾一直潛伏在舞台上的凶手有什麽可以在暗中辨認方位的器材道具,即是說凶手跟無辜人士一樣,黑暗中完全看不見,又如何準確無誤地刺殺、犯罪?

二、某些時候,死者是遭位處觀衆席後的狙擊手開槍擊殺。我能接受狙擊手槍上安裝夜視瞄準器,但不能接受他們能一百巴仙擊中籠子内的獵物——萬一子彈遭鐵籠阻擋彈開怎辦?而且有一位獵物還是在籠中籠的雙層保護下,作爲狙擊手(或最强的刺客),第一要務是尋找能順利完成目的的潛藏地點;二是確保狙擊目標不受干擾,能順利一擊中的。這點道理都不懂,何謂專業?而且還説是整個暗殺集團?這説不過去!

三、有一幕,某受害者是遭繩子吊上高處,然後墜下身亡。這鏡頭若沒有NG,尚可接受,只是若說其他演員全程一路演下去,沒有中斷,打死我都不信;

四、劇中有一幕,述説停電時,後台負責控制演員、舞台和觀衆的三個壞蛋聚在一起,發生内訌,時段不短,至少也有五分鐘。這段長時間的黑暗,觀衆就這樣耐心坐在席位上?受困於籠中的演員也就這樣靜靜地待著,沒有嘗試求生的行動,任人魚肉?

五、某個屍體,還有呼吸,讓我以爲是凶手詐死,誤導觀衆;同樣,演員應該不知道後台發生了什麽事,可是卻能夠説出“三個壞蛋死了兩個”的對白?靠夭!

六、電影次打“你猜到凶手是誰嗎?”其實,觀察入微的觀衆很容易就猜到——某個帥哥憑著他不自然的消滅凶器的行爲,暴露了身份……還有另一位凶手更厲害,死了一段時間,還能回魂説出dying message,實在有夠扯!

本片故事弱爆是事實,那個殺手集團老大爲了讓某個好人在全國觀衆面前“進化”爲殺人犯,不惜冒死進入舞台,犧牲小我。這是什麽樣的故事??有這種思維的人,如何領導一整個殺手集團?若是我加入了由這種領導人領軍的暗殺集團,我寧願切腹自盡,當作是對自己有眼無珠的懲罰!!



總而言之,故事是本片最大的敗筆。只是,行話有説: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導演這種方式,應能掀起坊間話題,讓這齣《懼場》至少能傳唱一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