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想不明白的事就別想——《在陳平身邊10年》讀後


筆者自懂事以來,凡遇史則死,原因在於筆者認為雖然讀了能圖個前車之鑑,就算讀懂也對當下生活沒啥用處。或者,筆者有此想法無非是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使然,歷史課本記載的,千篇一律,而且師長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睡才怪。

正因筆者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當碰上一些有別於歷史課文式書寫的歷史讀物,更覺訝異——喔,原來歷史可以這樣“玩”!

《在陳平身邊10年》,作者乃前馬共高層人物,是陳平的左右手。當這種高階人物出來“爆料”時,如果馬共目前未解散,就好比《無間道》那樣有戲好瞧;馬共已是過去式,《在》書依然有看頭,因為完全顛覆筆者對“歷史必沉悶”的既定印象。作者用詼諧的筆調,娓娓道來他如何出身於馬共、成長過程、如何恃著特殊身份而口無遮攔,過程精彩絕倫,甚至讓筆者臉頰抽筋,不是因為難看,而是強忍著噴飯。

筆者是影痴,看過多部描寫共產黨時期的電影,尤其最近才看過描寫蘇聯後史達林時期的《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Child 44),戲中對共產黨黨內稍有不慎即人頭落地的管制,描寫得異常恐怖。有此對比,《在》書中描述“環境”,與電影相差十萬八千里,尤其有一篇章作者描寫他們遭泰國政府轟炸的場景——營外機聲隆隆,陸續投下幾枚威力不及核彈的炸彈,其他同志都不知跑哪去,留下作者跟另一同志窩在軍營內,兩人竟然毫不緊張地躺在床上打賭誰先起身逃亡誰就縮頭烏龜。結果兩人命大,爆炸過後唯一的傷害,就只有失去聽覺,而且是暫時的……諸如此類的反高潮“鬧劇”,書中俯拾皆是。

說到“鬧劇”,作者不外乎是想透過此書披露,馬共真的只不過是場歷史鬧劇。曾經的山盟海誓,黨內向黨員灌輸對未來的期許,是多麼地振奮人心,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以及人心對職權的欲求,理想成了癡人說夢,也讓作者無奈做出內心淌血的“二五仔”決定,選擇忠誠的背叛。

回想當時,筆者執起這本《在陳平身邊10年》,懷疑“同樣是歷史書,真有那麼不同?”閱讀之後,完全不解歷史搞啥花樣,為何有時如此沉悶,有時讓人欲罷不能?誠如書中作者的一句經典名言:“歷史教會我,想不明白的事就別想。”這是《在》教會我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