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若不開罵的話,憋著憋著久會內傷。預告氛圍、海報宣傳文案誤導觀眾不打緊,劇情說不通,編劇自圓其說,侮辱觀眾智商的同時亦自取其辱……這種影片,搭配此種宣傳伎倆,唯有作為反面教材方有存在意義、價值。
——說的是電影《別闖陰陽界》(Flatliners)。
劇情敘述五位醫學生,其中一位無聊沒事幹慫恿同學跑去醫院少人使用的地下室,先讓自己死亡,然後要求同學一分鐘後救活自己,目的是:研究瀕死經驗。結果,這顆雪球越滾越大,第二、三、四位同學看到這“先驅者”復活後,不僅身體機能正常,還激發出潛能,對醫學知識、術語倒背如流,還彈得一手好鋼琴曲,於是急著輪流赴死,起死回生;體驗瀕死經驗不再是目的,他們要的是死後獲得的超能力!唯有第五位“理智者”,堅持己見,不跟他們瘋,但依然陪伴在側,隨時做施救。而後來發生了幾起恐怖事件在他們身上,也就只有這位理智的同學有足夠的智商、冷靜地分析,想出擺脫“邪靈”糾纏的方法……
我也不管“劇透違反道德的影癡守則”了(若真有此守則的話)。《別闖陰陽界》吸引(欺騙)觀眾的點在於:他們復活後看見、遇見的超自然力量,是否邪靈跨界?還是像《回魂夜》Leon說的,一切都是幻覺?又或者是他們自己精神分裂?女主角艾倫·佩吉的“早夭”,確實給我帶來震驚,卻是事後才有的效果,因為整套戲就只有她一個重要角色慘死——我還以為他們會一個一個陸續死亡。結果,其他人充斥了不夠驚嚇的驚嚇畫面,以及笑掉大牙的理論——試問,死而復生可以讓一個人獲得超能力,也附帶增強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愧疚感,進而轉化為幻覺,影響視神經,最後殺死自己。這說法能接受嗎?甚至是其中一位角色,他過去對不起的人都沒往生,他幻像瞧見的人物卻整隻死人頭那樣,還用匕首刺穿他手背……
而他們為了身體健康,解決的方式是,你一定預想不到——去尋回自己對不住的人,向他們道歉,請求原諒,之後就回復正常了。連那位因醫療疏失而害死人的女二,也透過再死的方式,跨界去尋找亡者,請求寬宥……對此我真的無話可說、無言可對。
一部電影,故事沒有說服力,其他環節就算表現得再好,也已經沒有價值。
就這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