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棋王 樹王 孩子王



同事借我這本阿城著的《棋王 樹王 孩子王》,內收錄與書名同名的三篇短篇小說。我較少接觸華文文學,抱著一半獵奇的心態翻閱,卻換來幾乎驚為天人的錯愕——文筆流暢簡練,讀來行雲流水,就算有些詞彙屬於中國或較早期常使用的字詞,唸起來有點拗口陌生,卻無阻閱讀。

作者是否藉這三篇作品反映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又反映了些什麼?我歷史差,就不深入探討研究。除了獲得閱讀歡樂,以及對故事的享受,再來就是從這三篇文章中的主角,他們對待事物的方式,都顯現出一種精神——專心致志。

〈棋王〉敘述一位對弈棋有濃厚興趣的“棋呆子”,只要一擺上棋陣,即可六親不認,廢寢忘食。故事中有道出他棋藝精湛的機緣,背後有著一則淒涼且感人的故事,讓這位為棋癡迷的人物性格上更為立體;故事最終他單槍匹馬同步力戰十幾位棋手,作者將這場景描寫得繪聲繪影,猶如武林至尊在擂台上以寡敵眾,最終雖然力克強敵,仍因體力耗竭,就此往生。看似唏噓的下場,但能倒在自己的興趣上,仍是一種幸福。

〈樹王〉則像是寫給現代為了文明建設而不惜砍伐山林的(環保)啟示錄。敘述一組被分發到山上去負責砍樹的知青,在山上遇到在當地負責打雜的蕭疙瘩,軟硬兼施地嘗試勸阻他們對其中一棵千年樹王動刀,但最終仍抵擋不了上級的命令,唯有“讓道”,自此鬱卒而亡;後來大家才知道,所謂“樹王”,指的並非是樹,而是守護了這座山林多年的蕭疙瘩,大家賜予他的綽號……

〈孩子王〉則寫關於教育的真諦。敘述一僅讀過一點書,不曾受過師範教育的主角,臨時被委派到附近的學校去授課。剛開始時他非常擔心會誤人子弟,後來便放開心努力教導,更發現學生因為實在貧困,連課本都沒有,之前老師依照國家教程教的,學生是等於白學,於是乾脆不依據教程教,照著自己業餘教書匠的感覺,編教程給學生。一段時期之後,發現學生明顯地有進步,但中央知道了這位老師的特立獨行,也把他“炒”了……

這三篇短篇,最喜歡〈孩子王〉,除了諷刺國家欲將每個孩子洗腦的單一教育制度(這也可帶到目前的馬來西亞教育體系),也向讀者說明為人師表該有的表現。“我上學時,語文老師見班上有同學學習不耐煩,就說:‘別的本事我不知道你們有多大,就單說識字吧。一本新華字典,你們隨便翻開一頁。這一頁上你們若沒有一個不會讀、寫、解的字,我就服。以後有這本事的人上課鬧,我管,我不姓我的姓。’大家不信,當場拿來新華字典一翻,真是這樣。瞧著挺熟的字,讀不出來;以為會讀的字,一看拼音,原來自己讀錯了;不認識,不會解釋的字就更多了。大家全服了。後來一打聽,我們這位老師每年都拿這個法子治學生,沒一回不靈的。”這描述的“老師”看似高傲,但如此做法,還是為了“馴服”學生,只要治得住學生,那之後即可向他們施予真正的教育,學生也學得心甘情願。畢竟這老師可不好惹啊!

總括而言,《棋王 樹王 孩子王》或許名不見經傳,還是推薦給眾位,短篇字數不多,適合如今懼怕太長文字的人。

購書鏈接:https://goo.gl/AB6E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