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説《陰兒房》(Insidious)系列是鬼片或驚慄片中的“大片”,絕不誇張。不是麽?第一章小刀鋸大樹,打破如今千篇一律的鬼片設定,重新引領觀衆回到最初最原始的恐懼境界,也讓馬國之光溫子仁繼《奪魂鋸》(Saw)之後穩站好萊塢恐怖片一哥寶座;第二章電影編劇再接再厲,自圓其説接縫接得完美無瑕,交待清楚第一章中一些“未解決”的來龍去脈。來到《陰兒房第3章:從靈開始》(Insidious: Chapter 3),故事回到一切的原點,述説靈媒伊莉絲在蘭柏特事件之前遭遇的事故……
説真的,不得不佩服系列編劇雷·沃納爾(亦是本章導演,並飾演抓鬼二人組成員之一史佩克)的掰故事才能,頭頭是道之餘,也有根有據,前後一致,不會自打嘴巴,尤其是把靈魂出竅去到“陰深處”的構想,敘述得跟超大片《星際效應》(Interstella)中不受時空限制的境界如出一轍。或許這超越目前人類科學涉及的研究領域,並非始於沃納爾(或諾蘭),但要説他替這設想呈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讓後來者對其興趣更濃烈,也不爲過。
《陰兒房》其中一個過人因素在於,它聰明地不以“集”設限,而以“章”稱之。就像書籍章節那樣,不受順序時間限制,第二章節未必得接續第一章節,相對地更能發揮編劇功力,同時亦考驗其能力。只要有一顆螺絲釘鬆脫,即功虧一簣。幸好《陰兒房》來到第三章,仍完好無缺。如此技巧,能想到的是暴力美學鬼才導演昆丁·塔倫提諾,他大多作品都將這技巧進行到底,也不感突兀、混淆。
除了編劇應計一大功,也不可忘了聲音設計和燈光(打光)。這兩者在三部曲中都起著非凡作用,少了這兩部分,《陰兒房》絕對跟一般鬼片沒兩樣。前者在片頭出現時,取得先聲奪人之效(這似乎成了三部曲的傳統)。那種直擊觀衆心底顫慄的弦樂,煞是刺激;打光在恐怖片中,也非泛泛之輩能操控之,稍微拿捏不准,太亮少了驚慄感,太暗的話,別説鬼影,人影都看不到囉。這兩項統合起來製造的“起毛”效果,可謂《陰兒房》系列的鎮山之寶。
回到人物,此章説的是主角伊莉絲,跟前兩章對蘭柏特糾纏不清的陰影夫人兩人(其實是一人一鬼)之間的宿怨。雖説另一支線布萊納家族靈異事件才是此章節的主線,但綜觀整體,誰主誰支,早在系列擁躉心中一清二楚(這是《陰兒房》又一趣味之處——忠實影迷與一般觀衆戲後獲得的多寡)。雖然如此,布萊納事件也不可説是可有可無,若沒有它,伊莉絲就不會在未來再次協助蘭柏特,而她無怨無悔地走向本身命運的歸途,也更能突顯她捨己爲人的高貴情操。
總結:來到第三章,我方恍然大悟,《陰兒房》另一與衆不同的特點:它少了妙齡女孩(若你認爲第一、二章的女主角蘿絲·拜恩是妙齡女孩,我無言……)陪襯,第三章女主角史蒂芬妮·史考特確是本系列第一位加入的妙齡女孩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