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被讀者定型、極力擺脫“恐怖小說大師”身份的作家史蒂芬·金,出版的著作,難以計數;而改編其著作的影視作品,亦不計其數。如今,他用了整三十年撰寫完成的小說七部曲《黑塔》系列,也終於搬上大銀幕,於八月初上映。另一經典恐怖小說《牠》也正“蠢蠢欲動”,於九月全馬公映。無論對作者本身,或對粉絲而言,二〇一七年會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作為金爺的死忠讀者,筆者亦曾觀賞多部改編自其筆下的電影,老實說,並非部部精彩,素質良莠不齊。有些故事甚至亂改一通,背離原著精神不打緊,處理得不好才是重罪。筆者認為合格的片單,屈指數來僅只少量,包括小說處女作《魔女嘉莉》(一九七六年版)(Carrie)、《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迷霧驚魂》(The Mist)、《戰慄遊戲》(Misery)、《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等,而其中最為人知、獲影迷最高讚譽的,又屬《刺激1995》《綠色奇蹟》和《迷霧驚魂》三部。
這三部電影都由導演法蘭克·戴瑞邦執導。金爺最受讀者讚賞的,是其生花妙筆的文字,以及讓筆下人物情節躍然於紙上的敘述能力,可謂把他偶爾自嘲的“唬爛大王”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被譽為至今最能把金爺精神轉換成影視作品的戴瑞邦導演,在金爺的原著基礎上,透過鏡頭把一些僅看文字難以想像(這是大多現代人的通病)的描敘,以本身的詮釋轉化為動態畫面呈現出來。結果是,《刺》《綠》二片觸動了大多觀眾的心;《迷》則憑著結尾的驚人轉折,令人扼腕。三部電影必成為影史經典,流芳百世。
至於《黑塔》(The Dark Tower)和再拍的《牠》(It),從預告看來,前者的動作場面設計得賞心悅目,後者僅有幾幕的“零碎”片段,也拼湊得充滿驚怖效果。相信在好萊塢商業機關算盡的策劃下,就算不頂好,也不會糟透。
還有,如今商業電影業大行其道的“宇宙觀”設定,筆者亦奢望電影公司能將金爺筆下的作品,如原著那般如法炮製;說到玩轉扉頁中的宇宙觀,金爺可是箇中高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