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花了好久才看完的驚慄片——《三更》



唸大專時,我常在學校圖書館中的視聽室看電影。在那還是播放VCD的年代,視聽室內具備約五十個單人座位,每個座位備有一台十四吋熒幕電視機,配著一副耳機,座位與座位之間還有擋隔板,避免影響觀影樂趣。

二〇〇二年,韓、泰、港合製的多段式驚慄片《三更》上映,我錯失了進電影院觀賞的機緣,隔年在學校視聽室發現此片,於是趁某個較少人出沒圖書館的週末,向當時值班的圖書館職員說“我要選看《三更》”,坐到平時常坐的座位,戴上耳機,入戲。

結果是……看恐怖片那麼多年以來,最為狼狽的一次。電影第一段,韓國篇的〈回憶〉,即讓我吃不消。電影第一幕,男主角躺在家中客廳,客廳內的家居擺設,居然和我那時剛搬進的新家客廳一模一樣,這點頓時讓我全身爬滿雞皮疙瘩;接下來則是男主角見鬼時,音效設計絕非普通的大聲,那催命符般的樂音透過耳機直刺我的耳膜。我看戲有個習慣,就是無論多麼恐怖,都堅決目不轉瞬盯著屏幕,只為不錯失任何一幕關鍵的畫面。而這習慣,也造成我當時精神緊繃到極點……約二十分鐘後,我終打退堂鼓,停止觀賞。這觀影經驗,是我生平觀影記錄以來,因驚嚇過度而放棄的唯一恥辱。

後來在學校參加的戲劇課程辦了場生活營,需在學校過夜,午夜時分,有個同學拿了片《三更2》光碟出來,於是大夥在三更半夜中觀賞了這部故事跟《三更》無關的片子,看到後來才發現只有我一人堅持看完,其他都半途睡覺去了。《三更2》同樣分屬三段故事——韓國、日本及香港合製——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香港篇〈餃子〉;但我最愛的片段,是由李秉憲主演的韓國篇〈割愛〉,佈滿血腥、親情元素,比有點莫名其妙卻大受好評的〈餃子〉更好。

《三更2·餃子》宣傳海報

有了《三更2》略為平淡的觀影體驗,遂覺得當初會敗給《三更》,絕對是那透過耳機得以聚焦的音效使然。雖略感不忿,但也沒機緣再挑戰,這事擱置了多年,甚至出社會工作以後,偶會想要找尋《三更》的光碟或片源,卻屢尋不獲……直至十五年後的最近,才拜託朋友從淘寶代購了一片《三更》回來。我這堅韌不拔、從哪跌倒即從哪站起的毅力,該值得好幾個“讃”!

於是,一個月黑風高(沒有誇張的描述)家裡只有我一人的環境下,我扭開電視,打開DVD播放機,放入光碟,按PLAY鍵,誓要一雪十幾年前的恥辱。


******


第一段仍是〈回憶〉,看著烙印在我心坎多年的序幕,發現現實中家裡客廳的家居擺設已不再跟電視熒幕中的一樣;音效仍刺耳,卻已不再讓我爬滿雞皮疙瘩。看完〈回憶〉,發現只不過是男主角殺妻後因壓力而形成的妄想症,故事並沒有鬼出沒……故事結局雖有肢解後的屍體畫面,卻不比開頭震懾。

泰國篇〈輪迴〉是三段故事裡較難理解的一段。若沒理解錯誤,它該是述說傳統木偶中有個詛咒,凡接觸到它的人都會不得好死。戲中的幾位角色,包括木偶大師、學徒,都因接觸了該木偶而發生諸多怪事,最終死亡,然而雖有前車之鑒,他們身邊的朋友或後人,都想要獲得該木偶,讓如此悲劇不斷延續下去……於我,該木偶就像《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裡的至尊魔戒,會散發出考驗人性的能量,蠱惑人性激起人類的慾望,繼而駕馭眾生。故事本該結尾之後,又加插一段戲中出現的一場戲,似乎想要帶出什麼訊息,卻成了故弄玄虛的賣弄,莫名其妙。

全片最好的,當屬香港篇〈回家〉,從故事結構、氛圍釀造都可說是中上等,或許也拜語言的關係,我較能代入其中。故事述說曾志偉飾演的警察帶著獨子祥仔搬進老舊不堪且有點陰森的組屋單位,而居住在該處的住戶除了一個看更老伯,就只有黎明飾演的中醫師,以及他口中所說癱瘓的妻子。然而祥仔卻說他看到黎明身邊常跟著一個小女孩,該是他們夫妻倆的女兒。某天,祥仔隨著小女孩去玩後失蹤,曾志偉找上黎明家,才發現他所謂癱瘓的妻子其實死亡已久,而黎明也將曾囚禁起來,說過幾天妻子復活後,才釋放他……

〈回家〉非常精彩,有超自然力量的故事情節,加上黎明不知天生還是演技發揮的木訥,讓人覺得因精神病而產生的恐怖之餘又有點可憐,尤其對妻子至死不渝的愛意,是最為成功的角色性格塑造。而故事最後的轉折,會使人大吃一驚且扼腕惋惜,因為自以為是的科學論據,而對超乎常理之外的事實完全無法置信,繼而發生本可避免的悲劇……

唯一較讓我摸不著頭緒的,是祥仔和小女孩最終的下落,小女孩真是黎明未出世的女兒嗎?一直待在照相館內,是等著下一位受害者(祥仔)代替她的位置,她才好跟家人團聚?


******

《三更2·割愛》宣傳海報

《三更》,一部用了十五年方看完的電影,不算是經典,但對我個人而言,也能說是非比尋常的觀影體驗(不過話說,目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更2·割愛》裡李秉憲對峙精神病患、妻子被挾持,綁在鋼琴前手指一支一支被斬斷的場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