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演好自己的劇



觀賞連續劇,是許多人趁空餘時進行的活動,主要是放鬆神經。若跟家人一同觀賞,彼此還有共同話題,增進情感。當然,目前大多人手一機的情況下,父母孩子各有各看也不稀奇。

我是電視小孩,除了愛看電影,最近也常“追劇”。“追劇”和“煲劇”,起初我覺得兩者同義,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認為概念上有少許差異。

回想十五年前剛升上大專,我進入每日耗費幾小時青春等待電動火車的日程,有種時間不夠用的緊迫感,再也沒能耐品鑒二三十集的港劇。於是,看完《創世紀II》,我即轉向每週末播兩集,集數一般十二集的日劇,且發現編劇都會在每集中“注入”正能量——待人處事、做人道理等——看了常會自省,還有煥然一新的重生感。這是日劇比中港韓美劇等更吸引我的原因。

出來社會以後,時間更少,加上家裡電視天線壞掉,又不屑安裝收費電視台,就更少看劇了。那期間聽見“煲劇”這動詞,心想一個人每天花一個小時杵在電視機前“煲”十二天或更久,不急著看完,也不半途而廢,維持這不疾不徐的節奏觀賞,像熬湯一樣,這詞彙頗恰當。

再後來有了筆電,網絡亦開始盛行,友人介紹韓國綜藝節目《跑跑人》,令我深陷其中。中途“插入”的關係,我固定每週必看最新一集之餘,也用一星期內的其中一天看回舊有的集數,新舊交替著看;加上其他劇集,一星期有五天的兩三個小時,會耗在電視機或電腦前“煲”。幸好我有自知之明,不能再頹廢下去,毅然戒了《跑跑人》,生活就此重回正軌。

最近網飛(Netflix)躥紅,以一整季劇集供觀眾付費下載,這模式讓我對“煲劇”的行為,衍生出“追劇”的概念。雖然“追劇”不是新名詞,但如果煲劇就像前段描述般“細煮慢熬”,那“追劇”則是一口氣看完的意思。尤其如今生活充實,仍覺得某些劇集非看不可(我記錄的“下次再看劇集”清單已超出三十筆),想觀賞又不希望中途掉鏈,於是會平均每三個月抽出一兩天(通常是週末或連假),在家“追”劇。

追劇有技巧,至少我不會為此打亂一日的生活。以一部十三集、每集片長約五十分鐘的劇為例,我會跟平時工作天一樣的時間起床梳洗,泡一杯咖啡,邊喝邊追三集,吃二合一早午餐,繼續追三集,小憩片刻,追兩集,晚餐後再追完最終五集至深夜(我是一日兩餐主義)。

當然,追劇或煲劇始終是一種娛樂,而這些故事只是提供觀眾更多了解他人、平時難以接觸的各種領域的機會,不至於掌控觀眾人生;若太投入抽離不了,不就成了俗語說的“看戲的人是傻子”?現實生活還是要過,觀眾應該自主人生,清楚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