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



猶記得二〇一四年《捍衛任務》(John Wick)在外國上映時,幾乎零負評的口碑傳來馬來西亞,然而國內公映期卻一延再延,群眾只能望“媒”止渴,理由是電影題材不符本國國情。後來有機會在外國電影院看了這齣“票房黑馬動作片”,不覺有多暴力,且融合了動物保護意識在裡頭,更顯宗教條規的偏頗狹隘。雖然最終破禁上映,但聽聞避不了遭利剪“河蟹”的下場;二〇一七年的《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John Wick: Chapter 2),雖跟其他國家同步上映,但我恰好在國外,能看無刪減版本,不曉本地公映版遭遇若何。

如今《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John Wick Chapter 3: Parabellum),不像前兩集那般缺乏宣傳預算經費,反而成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熱潮之後第一部能與之抗衡的電影,路上隨處可見的平面廣告,除了宣傳目的,似乎與電影中約翰·維克遭全球通緝的故事遙呼相應,令人會心。

要說《捍衛任務》系列是本時代最經典的動作片,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在這充滿電腦CGI加工的年代,《捍衛任務》戲裡頭的動作場景及設計——憑眼見即能隔空傳導至自身的近身肉搏之痛、各種槍械爆頭之爽快——都一幀一幀地顯露於觀眾眼前,雖仍有少許經電腦後製的遺留痕跡,但主角俐落的身手,在鏡頭前一覽無遺,是無法欺瞞眾人的,那是年逾五旬的基努·李維的親自演出,戲外釋出為戲受訓的視頻,都是明證。


作為系列第三集的《全面開戰》,務必增添比前作更多的動作設計(及屍體),美其名為“突破”,實則以饗愈發難滿足的觀眾。無論是使用鉛筆以外的文物(書籍)來做武器,或馭馬與機車殺手的公路戰,足見武術指導及導演的功力。戲開頭不久的“刀戰”,可說是全片最精彩最漂亮的動作場景,就像《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小丑說的:“槍太快了,沒法品嘗‘細膩的情感’”,這場“刀戰”設計,可謂是暴力美學的巔峰,血腥中令人呼痛的同時,亦忍不住爆笑出聲,用黑色幽默滿足了觀眾嗜血的潛意識(本地版刪了李維與現實中的功夫師傅陳虎打鬥時割喉的一幕)。

本片招攬了幾位當代武打、身手不凡的演員,統統成了基努·李維“訓練”的對手,也勢必淪為殺神維克的手下敗將。其中最面善的,該是飾演光頭刺客“零號”的馬克·德克斯。這位在一九九〇年代武打動作片中多演歹角的動作演員,在《全面開戰》中的角色個性,有別於我過去透過銀幕對他的認識,動起手來雖依然不留餘力的兇殘,但因設計成他單方面對維克的崇拜、敬仰、重英雄,在大陸飯店內不動手時會像小粉絲遇見偶像那般露出純真笑靨,判若兩人,是融合了天使與魔鬼為一體的化身。將對手一劍封喉對他不是問題,然而若規定他必須以不多不少的七刀將敵人殺掉,他可拿捏不准,功夫生疏(否則丐幫幫主鮑里王哪能倖存下來?),實在哭笑不得。


除了德克斯,片中兩位飾演零號徒弟的,也是現實中的印尼籍武打片演員。跟零號一樣,他們耳聞殺神維克的名堂,對能與他戰鬥感到榮幸,首先兩次將殺神打倒,仍不撿人便宜,也不為超高的懸賞金心動,反而給他機會,把逼出維克真正的實力再加以擊倒為真正的榮耀。雖最終敗給維克的一條皮褲帶,但維克也難得不痛下毒手,反而向他們表示敬重(也該如此,否則他早已死了兩回)。那句出自維克口中的馬來或印尼語,令我愣了一下,之後笑不攏口——我完全不懂他在說啥吖,到底是拍來唬弄歐美觀眾的。

《全面開戰》雖是爆米花動作爽片,但我看到後來,在維克打打殺殺為生存賣命賣力的同時,對他竟起了憐憫之心。從第一集至今,他始終沒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一隻狗兒(及一輛車子)重出江湖,之後就一直淪為他人的殺戮器具,且不斷亡命天涯;如此可見,他若想擁有和平生活,只有一死之途,或瓦解一整個“刺客聯盟”,唯有這兩種結果,而前者自然比後者輕易多了。至於電影的結尾,大陸飯店持有人溫斯頓對維克的襲擊,到底是背叛他,或是欲幫他擺脫持續遭高桌理事會的重賞狙擊?至今仍是個謎,只好等下集答案揭曉……

總括而言,《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也許故事極簡,都是用動作場景來磨耗時間(許多觀眾以此為詬病),但仍絕對符合“本時代最佳動作片”的美譽,值得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