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大讚的,是故事核心——編劇。放在《捕風追影》,則是改編。跟澳門警隊及AI系統辣妹“試跑”的序幕,明顯借鑒了《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AI智體的橋段;黃德忠跟何秋果初次見面時,那對白一整個就是照搬二〇〇七年銀河映像攝製的《跟蹤》,連帶之後的劇情進展,都跟《跟蹤》十足相像。直到看見演職員工作人員表時,方確認《捕風追影》是《跟蹤》的再創作,也瞬間頓悟將梁家輝介紹為“驚喜演出”的巧思。
二〇二二年,澳洲驚悚電影《鬼手鬼手 請開口》(Talk
To Me)橫空降世,為習慣了好萊塢或亞洲鬼片風格的觀眾帶來恐懼新體驗,我有幸在隔年全球上映時進戲院一睹風采,大感驚艷。雖然澳洲英語有些刺耳,但無損電影的精彩。因此,由同樣班底製作的《滿血復活》(Bring
Her Back),自看到它的預告片,便期待不已。
要說哪部漫改作品或哪位英雄最讓我提不起興趣,DC是超人——直到查克·史奈德的暗黑版才改觀——漫威代表則是驚奇4超人。無論是二〇〇五年或二〇一五版本,皆未曾在我心中掀起半點漣漪,看過即忘。全新版本的《驚奇4超人:第一步》(The 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原本壓根沒抱期待,離譜的是,即便零期待,依然悶得我呵欠連連,恨不得中途離場!
漫威今年三部大銀幕作品——《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Captain
America: Brave New World)確實無謂;《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勉強還行,只是結尾略嫌反高潮有些可惜;而這部我觀察到似乎是漫迷間呼聲最高的《驚奇4超人:第一步》,卻是最失望的一部。若說是我對超英片審美疲勞,我不認同,畢竟隔壁棚DC同樣只許勝不許敗的《超人》(Superman),我就看得心滿意足。
對查克·史奈德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印象深刻,尤其那句出自蝙蝠俠的台詞——“你會流血嗎?”——至今言猶在耳,沒想到詹姆斯·岡恩版本的《超人》(Superman),開場第一幕便上演超人流血的震撼畫面,不只嘴角染紅,而是被打趴在地、鮮血直噴!錯愕之際,全片最搶戲的角色——超狗氪普托閃亮登場,邊拖邊叼著連站都站不起來的超人歸巢療傷。
影史最佳動保宣揚動作片《捍衛任務》(John
Wick)系列於二〇二三年把主角約翰·維克的故事敘述至一個段落後,電影設定的江湖背景,其實還有許多待挖掘的可能及空間。主創亦深知這道理,除了幾年前靜悄悄播映的前傳影集《刺客旅館》(The
Continental),如今還有這部延伸作《捍衛任務:復仇芭蕾》(From
the World of John Wick: Ballerina)。
說到動作,就不得不提影視改編。它最初是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兩部電影,分別改編自第九與第十八本小說的《神隱任務》和《永不回頭》(Never
Go Back)。許多書迷對阿湯哥的身形頗有微言——畢竟原著裡的李奇高達六尺五寸,體重近一百公斤,是那種走進酒吧就能憑著身形氣勢鎮壓全場的巨人,阿湯哥嘛……則比較精悍——但就電影本身而言,我覺得是合格,劇情緊湊,演員給力,該有的硬派風格也沒少。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距上集《致命清算》(Dead
Reckoning)已相隔二年,原本安排隔年,也就是去年上映,唯延期至今,也沒聽說原因為何,但該來的終究會來,我自然也第一時間去探究上集被派發便當的伊爾莎到底是不是真的吃下了這難啃的便當,結果……唉!
《直到黎明》還令我想起另外兩部超讚的同類作品——《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和經典重拍的《魔山》(The
Hills Have Eyes)。《直到黎明》故事性質跟《詭屋》大同小異,一樣是一夥後生仔,一樣是現實邏輯講不通的“遊戲化”設定,一樣是對恐怖的探討、試驗。而聯想到《魔山》,皆因受害者對一切的始作俑者展開反擊時,最終結果大快人心,直呼過癮,就跟《魔山》裡的結局一樣振奮!
最近才剛看完漫威新作《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一群魯蛇被招攬出任務,拯救世界。過沒幾天又看了蓋·瑞奇的《非紳士特攻隊》(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也是一群特戰隊員組隊搞破壞,乍看以為會是一場爽快俐落酣暢淋漓的蓋氏風格動作戲,結果⋯⋯得個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