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媒人幫


逢年過節跟家人親友到電影院觀賞賀歲片,成了大多人年度例行公事。不過,賀嵗檔期的電影院,人潮洶湧,有時甚至一票難求。看電影真的得在電影院嗎?2011年我國某私營電視台推出一部賀嵗檔電視電影《媒人幫》,不需花費(電影票、出門費用),如果不嫌插播的資訊廣告擾人,絕對能獲得等同買票入場觀賞電影的享受。

《媒人幫》雖是應節片,内容卻與過節只有丁點關係。述說四對有情人,從原本的普通朋友/陌生人發展成戀人的過程。情節有淚有笑,雖沒想像中有多大驚喜,但勝在一切從簡,非常貼切在一個鄉下地方發生的小故事,而且得以直搗曾經或正陷入愛情中無法自拔的男女共有的經驗或回憶;還有順耳的道地腔對白,難怪當年獲得大衆一致好口碑。

電影聚焦於辛偉廉和蔡佩璇飾演的主角身上。一個是受村民誤解爲色狼的孤僻草民,另一個則剛從城市調到故鄉任教的老師。後者除了教師身份,還必須趕在三十天限期内替前者找到有情人,以解開自己身上的“媒人咒”,殊不知前者早對她一見鍾情。與蔡珂立跟林靜苗這對冤家一樣,“緣分可遇不可求”的愛情模式,在這對戀人身上催生的化學效應,雖沒有海枯石爛的激情,卻帶有淡淡的初戀暖意。

至於另外兩對(影后楊雁雁配李洺中,以及謝佳見跟Mayjune),則敘述“説不出口的愛”:兩個人感覺對了,就能夠略過向對方告白的過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走在一起嗎?每個人的要求不同,個人覺得其中一方還是開口求證較保險,難保對方只當你是兄弟或姐妹淘,可就尷尬了……

《媒人幫》卡司算是馬來西亞電視圈裡的一線級人馬,尤其幾位新聞主播願意放下平日爲了職業需求的嚴肅身段,友情客串,讓觀衆見識見識卸下機械表情、説話字正腔圓以後的玩興演技。而片頭片尾兩度出場的前電台DJ葉朝明,導演刻意安排他從收音機“跨界”電視機,將當年他化“聲”且深入民心的“泰葉仔”以真實身份出場,一臉呆樣、語末的“kap kap”聲、聽見警笛即喊“mata來了mata來了”趕緊閃人的逗趣模樣,是我至今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錨。

《媒人幫》的一炮而紅,讓該電視台接著兩年皆推出賀嵗檔電視電影,主題也涉獵廣泛,但過多的置入性行銷產品,還有被資訊廣告打亂了電影的拍子、節奏,導致這系列每況愈下,可謂不值。要重振這股賀歲電視電影風潮,商業計算或電影節奏行雲流水的取捨,絕對是一門學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