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小星星


以處女作《血色童話》成名的瑞典作家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看過他四部已翻譯成中文作品的其中三部(未看《靈異港灣》),本本内容皆預料不到劇情進展。《血色童話》有改編成電影(好萊塢版本由萌娃克蘿伊·摩蕾兹主演),原著故事比電影情節書寫得更細微;《斯德哥爾摩復活人》不比預想中那麽好看,用非一般筆觸來描寫殭屍世界;而《小星星》,隨著故事的層層推進,會自然期待它有更多的“噴血”畫面,結果亦不比預期,但無損小説的好看。

《小星星》故事主要圍繞在兩位少女——泰瑞絲與泰瑞莎——的成長時期。泰瑞絲是棄嬰,遭人遺棄沒多久就給過氣音樂人蘭納特撿拾並帶回家“暗中”撫養。因天生有天籟嗓子,獲得蘭納特鍾愛,不讓她接觸外在世界,免得遭受“污染”。她就如活在古墓穴中過久的小龍女,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加上拜父親過度保護而對她灌輸“大人專殺小孩”的歪論,對“正常”世界產生不正常的恐懼,直至爲了尋求有形體的“愛”而親手弑殺父母親,被傑瑞帶離“巢穴”避走風頭,才真正接觸世界。

這轉變,讓她開始瞭解真實世界與印象中的差異,但卻更印證了蘭納特授予她的觀念。除了傑瑞,他碰上的(大)人都企圖從她身上奪走什麽——這是殘酷世界,與狼的世界幾無差異。這世界讓她似懂非懂的心靈,築起一道更高且堅實的防衛墻,於是她只接受同樣遭受他人傷害的少女爲同類,視其他人爲“大人”,即那種滿腦子污穢的生物。

另一邊廂,泰瑞莎成長於正常家庭(何謂正常?)。只是,她過於早熟的心靈,還有發育期之後愈加長成“怪物”的外形,讓她在同學間成爲遭霸凌、嘲笑、無法融入大部分人群的一方。她明明知道自己與衆不同,可在以外觀作爲標準的社會,“與衆不同”等同於“怪”“變態”,更讓她容身不得。她亦經歷過少女之煩惱階段——對青梅竹馬產生似有若無的愛意,但始終無疾而終。因爲詩,她瞭解自己獨特的一面;因爲泰瑞絲的歌喉,她醒悟這社會跟狼的生活沒兩樣。兩個互不相識的女孩,因爲命運的安排而走在一塊兒,並做出令社會悚然一時的舉動……

我對泰瑞莎的遭遇深有同感。就是那種希望他人能夠多瞭解自己,對自己的特立獨行而懼怕不安,只是我沒像她那樣,最終還是遭社會同化,“磨”至少了棱角,尚可融於社會;而她,則選擇跟隨神一般存在的泰瑞絲,以終極方式走向毀滅。最終施行“任務”時,兩人原想迎接嗜血狼群的加入,卻始終盼不見影,她們忘了狼群亦跟人類社會相同,孤狼往往融入不了群居生活;她們在人類社會是異份子,在狼群中亦是——我則認爲,她們在公園中瞥見的那匹狼,應該是她們的幻象,畢竟其他女孩似乎沒瞧見。

《小星星》作者除了深入地書寫少女情懷,也不乏對社會病態行爲的嘲諷。比如如今大行其道的實境歌唱節目,人人都可憑著這場秀,發發巨星夢。還有娛樂圈内的潛規則,那位爲了泄欲而以無法兌現的諾言哄騙少女身體的流行樂經紀人,最終的下場,不知該説他可悲抑或解脫……

此外,幾位角色的轉變,如好人——撫養泰瑞絲成長的蘭納特——最終無好報;傑瑞先苦後甘的生活遭遇、泰瑞莎青梅竹馬的男朋友,都有預想不到的下場。泰瑞莎前往終極場所前,摧毀了自己的最後一道底線,把唯一愛的人殺掉,那幕才真正讓我心痛,覺得人性最黑暗的一面,於焉誕生。

總的來説,《小星星》書名雖然像一部溫馨作品,但其中蘊含的社會寓意、對人性歪扭的可悲,描寫得細緻入微,絲絲入扣,閱前最好先做好心理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