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怒火邊界2:毒刑者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寒戰》

I’ll be BACK!”——《魔鬼終結者2

記得三年前在電影院看《怒火邊界》(Sicario),完全被電影的氛圍,懸疑、肅殺、血腥、復仇等震懾……還有班尼西歐·迪·特洛飾演的角色——身份神秘、似忠亦邪的亞歷山卓,給我眼球及精神上的震撼與滿足,至今仍歷歷在目(唯一可惜的,是大銀幕前有幾幕暴力鏡頭被刪了)。續集《怒火邊界2:毒刑者》(Sicario: Day of the Soldado)上映,沒有錯過的理由。

《毒刑者》跟首集一樣,描寫美墨邊境的毒戰故事(目前也有另一齣關於掃毒題材的電影上映——翻拍自杜琪峰執導《毒戰》的韓版《信徒》),但把版圖擴張得更廣,場景更恢宏。故事說美墨邊境的毒販經已擴大生意版圖,開始偷渡恐怖份子進入美國;美國政府於是任命CIA資深探員麥特(喬許·布洛林飾)負責處理這案子,於是麥特找回老搭檔,暫時退休的亞歷山卓聯手,以期用“非常手段”去完成任務,亞歷山卓亦想藉此機會剿滅毒梟,真正替家人報仇。他們擬了個計劃——綁架某毒梟的女兒伊莎貝爾,在販毒集團之間引發戰爭,他們則坐壁上觀,待收漁翁之利,然而任務曝光,美國政府也撇除關係,命令麥特殺掉伊莎貝爾滅口,麥特無奈服從命令,然而亞歷山卓不肯殺“人質”,獨力扛下把伊莎貝爾安全帶回父親身邊的責任,這堅持等於讓麥特左右為難,是要背棄亞歷山卓的友誼還是背叛國家的忠誠……

電影雖換了導演,但整體依舊承接了首集的肅殺與暴力氛圍,少了懸疑元素,故事張力依然吸引。我理解麥特及亞歷山卓的殘暴手段,是解決毒品氾濫的最佳方案,這跟戰時某某將軍或君主手段異常殘暴,無非希望早日奪下勝利,讓百姓回歸和平生活的道理一樣;也對亞歷山卓為保護少女而孤身犯險的人格設定大為佩服。回想起第一集,因輕易“墜入”女主角愛蜜莉·布朗的第一視角,對身份成疑的亞歷山卓沒法取得好感,直至戲末始知他背負著妻女被殺的悲戚,踏上復仇之路,才對其投入情感;《毒刑者》中,他蛻變為主角,為了把毒梟連根拔起而復出,任務中途內心的慈悲與仇恨拉鋸,更落到搭檔背棄、老闆(美國)撇除關係的下場,看他遭人蛇集團處決那一刻,震撼之餘,還有失落——他心願未了,死不瞑目……他確實死不瞑目,死不透徹,硬撐著起來繼續追尋女孩的蹤跡,還身懷一定的戰鬥能力,那一幕在公路上用手榴彈炸毀敵車,我真的替他吶喊狂叫——班尼西歐·迪·特洛是公認的醜,但在此戲裡實在帥爆,演技也發揮得淋漓盡致,遠比他在MCU裡飾演收藏者一角的“騎呢”造型,更帶勁更吸引。


另一位要角喬許·布洛林在《毒刑者》也是要角(話說這是今年第三度看他演出了),取著把班尼西歐的光芒揮散出來的陪襯角色,從中看得出這老戲精的精彩演出:那種團隊頭領需具備的冷靜、殺手需要的冷酷,以及無奈背叛摯友,還冒著違逆命令遭處分的風險替他善後救回女孩,都是他替麥特這角色注入的生命力。在《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莫名其妙”演出的女孩伊莎貝拉·莫娜,身為毒梟女兒的她,在學校帶有一股叛逆、狠勁,與同學一語不合即出手揍人,後來淪為“國家級”人質,遇見內心掙扎的亞歷山卓,經歷了從鬼門關旁來回好幾趟的旅程(身邊不斷有人為其喪命),給她修了其他同齡小孩沒法體驗的人生課,這是針對於她此種特殊身份的獨特成長環境。另有一位身不由己棄良從邪的少年,性格的轉變也是戲,讓人慨歎不同的環境,塑造不一樣的人格,同樣是小孩,卻有著非一般的人生境遇。這少年從原本的乖小孩,轉變為人蛇集團一份子,後來舉槍處決亞歷山卓……此種轉變,能從他幾幕的臉部特寫中一窺其內心的糾結,也因為後來決定跳車(非比喻),逃過被美軍剿滅的命運,但電影最終,他碰回該死不死的亞歷山卓,結果如何?電影便在亞歷山卓關上門扉那一刻結束,留給觀眾想像空間。

總括而言,《怒火邊界2:毒刑者》故事雖不比第一集直接俐落(第一集算是從女主角的視角出發;這集則主要在至少四個要角上穿插,稍不留意還會走神),尤其戲末“一年後”的設定,略顯刻意,有點畫蛇添足,但無損這戲成為我心中六月份最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