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人面魚



二〇一五年,台灣電影《紅衣小女孩》上映,將當地鄉野都市傳說與親情融合,大受當地人歡迎,票房成績亮眼,被譽為是台灣鬼片的新生代代表作品。隔年初,《紅衣小女孩》在馬來西亞上映,我看了,覺得還好而已,不若同年另一部台灣鬼片《屍憶》精彩、驚悚,帶出的社會議題或訊息亦不及後者。故二〇一七年《紅衣小女孩2》上映(沒錯又在台灣掀起一波熱潮),我興趣缺缺,直至外傳《人面魚》上映在即,才找來觀賞,覺得不比首集優質。

《人面魚》我是看在女神徐若瑄的份上捧場。它像前兩部正傳般,把當地鄉野傳說融入社會題材——片首離奇的滅門血案取材自台灣真實事件——然後依然以女性視角出發,帶出親情故事;另一方面,虎爺乩身角色的設定,除了作為片中把兩組角色及故事串聯起來的橋樑,也把《人面魚》這部外傳串聯到兩部正傳中(尤其《紅衣小女孩2》最為明顯)。如此設定,在如今“宇宙觀”當道的電影產業中,除了好玩,其實頗具野心,至少把台灣當地鄉野傳說的魑魅魍魎聚在一系列電影作品中,就似好萊塢“《厲陰宅》宇宙”(The Conjuring Universe)那般。但,電影公司說《人面魚》乃“紅衣小女孩”三部曲的最終章,未來會否有後續相關聯作品仍未可知,影迷可拭目以待。

至於《人面魚》,以我之見,其實不過不失,整體品質夾在兩部正傳之間,比剪輯零碎、故事不通的第二集好;卻比首集少了驚喜。它依舊著重在母子情,我覺得這設定頗為可惜,來到第三部作品,何不嘗試涉獵另兩部前作沒有的元素及題材,讓電影具更多元素,製造更多新鮮感?(好聽是穩扎穩打;壞則少了突破的野心。)

徐若瑄模仿《魔戒》咕嚕。別惹生吃魚的人。

演員及人物設定方面,女神徐若瑄飾演的憂鬱母親,演技縱使再好再如何敬業,人物設定與前作有重複,實在扼腕;虎爺乩身的角色,建立在虎爺與魔神仔這對宿敵關係上,而虎爺乩身因喪妻之慟而自責,失去虎爺庇護,導致眾多門人在林中中邪,直至戲末方大顯神威,犧牲性命換回人間幾年的和平時光——有人評說其死法有點像《羅根》(Logan),倒是真的。飾演父母的兩位角色,都盡職地把不好演的內心戲詮釋出來,但故事銜接得不甚完美,成了小缺憾。

本片有兩支片尾,首支片尾是關於第一集許瑋甯與黃河飾演的男女主角進入那棟凶宅,我覺得這跟串聯三部曲的效用不大,因為魔神仔並非在那棟凶宅向他倆伸出“魔掌”,而由阿偉的鄰居老婆婆作為引子。故,這支片尾在“魔神仔宇宙”中簡直是畫蛇添足。至於第二集主角楊丞琳登場的第二支片尾,看戲時工作人員打開強效燈,銀幕曝光,沒法看清楚,在此不予置評。

簡而言之,《人面魚》整體不過不失,看在徐若瑄使出渾身解數發揮演技的誠意上,是應該捧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