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是非對錯精準拿捏——《私刑教育2》



四年前的《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因為克蘿伊·摩蕾茲入的場,結果見識了影壇又一位潛伏於民間的能力者勞勃·麥考。坊間給該片高評價的原因,主要是其中的暴力美學,全片僅有的兩場動作戲而論,足見導演安東尼·法奎的功力;個人以為,勞勃那邊殺人這邊對社會邊緣人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誘,還鼓勵他們多閱讀以導正人生,在紙本閱讀風氣愈趨低迷的現在,難能可貴。

《私刑教育2》動作場景仍不多,僅四五場,是首集的翻倍。想來該是電影公司為取悅觀眾,要求編劇加的碼,火車上的序幕及飯店套房內的“電召車後服務”兩場戲,都有推進劇情功能,不見刻意;片尾的高潮戲,在居民因颱風來襲而撤離的海邊小鎮上與敵斡旋,以寡敵眾,與年初上映的《玩命颶風》(The Hurricane Heist)異曲同工,但戲劇張力卻是《玩命颶風》無法比擬的。

說到張力,有一兩幕觀眾做好準備迎接視覺及精神上的暴力場景,如勞勃直搗黑幫毒窟,只為把誤入歧途、對繪畫有熱忱的鄰居帶走;另一幕是在勞勃亡友蘇珊的住宅,當敵人前往欲俘虜(或殺害)蘇珊的丈夫,勞勃已先一步潛入民宅帶走未亡人,把作戰留到最後。如此將難搞的事湊在一塊兒解決,非常符合勞勃的個性。兩次的不交鋒,也緊扣觀眾心弦,把張力拉至最緊繃,直至戲末方爆發,滿足大家。


續集中,大家已熟悉勞勃:有強迫症、失眠、日常起居一成不變的“文藝中年”,表間面上是個熱愛閱讀的電召車司機,卻是願意除暴安良,幫助他人的俠士。這種深藏不露的獨狼,難以在現實中碰上,也難以仿效;遇事不公,只能敢怒不敢言,唯有把沒法實現的願望投注在電影創作上,在虛構裡獲得滿足。

此外,隨著年紀越長,越明白幼時以為的正義與邪惡純粹黑白對立的天真;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模糊難分。勞勃卻能嚴以律己,對他者行為之是非黑白界限分明。敵人作惡的理念,也不見惡得十惡不赦,只不過他們殺了勞勃的摯友,也為己簽下了死亡契約。

這種對是非對錯精準的拿捏,是勞勃這強迫症患者的天賦,也契合了原片名之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